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甩牙後 鑲牙以外的其他選擇

上回講述了植牙的相關資訊,但其實植牙不是唯一的鑲牙方法,尚有其他方案,但每個方案皆有利弊,要視乎患者情況取捨。
第一種,是傳統牙橋。一般是用來彌補一至兩隻缺失的牙齒,而缺牙位置前後皆需要健康的牙齒作為橋墎,以作支撐。過程中,醫生一般需要磨去相當的牙齒表面,以作約兩至三個單位的牙套,來連接中間的假牙。在植牙技術未普遍前,此為大多數人僅能選擇的唯一方案,因為感覺較接近真牙,而且固定。然而曾有研究指出,因為做牙橋而被套上牙套的牙,在約10至15年後,會有超過三成機會壞死、患上嚴重蛀牙或是因斷牙而要拔牙。 而且當要用兩隻牙去分擔本來數隻牙的承受力,負擔就會增加,往往容易引起其他問題。

另一種牙橋治療,是俗稱「馬利蘭牙橋」(Marylad Bridge)的黏合牙橋。利用牙科黏合劑,將一塊金屬片貼於牙面上,以大大減少磨牙幅度,但其能承受的咬合力較低,亦非每個臨床情況都適合。

第二種,是傳統的活動牙托。牙托某程度上可以幫助恢復咀嚼功能,改善發音,而且價錢相對便宜,亦適合所有缺牙患者,但亦有其制肘及局限。雖然牙托需要磨牙的機會很微,但因為要利用扣來抓實牙齒,所以要依附於牙肉,甚至牙齒,對牙齒來說是一種負擔。每晚,或是每次進食後,病人都需要拆除以清潔。因為牙托始終是外來物,會容易攝住食物殘渣,若未能完善清潔,便會引致蛀牙及牙周病。
於美觀上,活動牙托並不十分自然,尤其金屬勾容易顯現,亦需要時間適應突出的金屬塊及塑膠。另外,因為假牙會壓着牙骨,長期佩戴有機會使牙骨收縮,導致假牙變鬆,即使將來想鑲牙,情況也會變得複雜。而當牙槽骨萎縮至門牙位置時,更會令面容凹陷,改變輪廓,是不能逆轉的後遺症。同時,因為牙骨萎縮,假牙會逐漸變鬆,患者的咀嚼力會變得越來越弱,亦更容易攝住食物殘渣,所以每一次更換新假牙,難度就會上升,會縮短更換假牙的周期,變相令每一次換新假牙都不如之前的舒適。

不過我經常對病人說,最貴的不一定對你最好,亦沒有完美的方案。要視乎每人的口腔狀況及身體健康,有時活動牙托反而會為病人降低手術風險及也能有不錯的咀嚼功能 。 所以有鑲牙的疑問時,不妨多了解不同方案的好處及潛在風險,才作出決定!
am730 2019-05-31
-陳思昕醫生
選文:Tammy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seeclinic.h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