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睇醫生網首頁

怕痛唔睇牙?其實有辦法!

「吱吱喳喳」的鑽牙聲,是不少人的童年陰影。孩童時期嗜吃糖果﹑疏於護理牙齒的習慣容易引起牙石﹑蛀牙等問題。牙科治療的痛楚或使不少人患上牙醫恐懼症,萬幸隨牙科技術及麻醉藥應用的進步,治療所帶來的痛楚亦日漸減退。

大部分的牙科治療如牙齒填補、根管治療、脫牙及一些口腔小型手術,都會採用局部麻醉方式。牙醫會將麻醉藥注射在病人需治療的牙齒周旁,使神經末梢暫時失去功能,進行無痛楚的治療。病人在過程中完全清醒,麻醉藥效亦會在兩至三小時後消退。當一些少數患有牙醫恐懼症的病人要求,或要進行比較大型的手術時,醫生會視情況考慮採用較深層的麻醉方法,例如笑氣鎮靜、靜脈麻醉或全身麻醉,令病人在較放鬆或昏睡的狀態下接受治療。
施以麻醉及進行治療
笑氣鎮靜主要是讓患者鎮靜下來,減低緊張感後再施以麻醉及進行治療。笑氣不會跟身體組織及血紅素結合,亦不會抑制呼吸及心臟血管。只要停止供給,笑氣即容易釋放出來,較為安全。由於在笑氣下治療的病人都是清醒有意識 ,所以一般都會記得療程的過程。

小孩、殘疾人士或嚴重焦慮的病人或需接受靜脈麻醉或全身麻醉。小孩對於手術的恐懼較大,並難以抑制,導致於治療過程中容易緊張亂動,加上口部細小,尖銳且高速轉動的器械容易刮傷口腔,甚至舌頭。所以,兒童牙科的鎮靜麻醉主要是為減低治療過程的風險,使小孩暫時停止活動,方便治療。此外,靜脈麻醉又稱監察麻醉,麻醉師先讓小孩吸入麻醉氣體「黃氣」以進入淺睡, 在沒有知覺的狀態下注射口腔局部麻醉及建立靜脈輸液控制病人睡眠深淺,確保病人在過程中沒有痛楚及沒有意識以進行牙科治療。
過程中,麻醉師與牙醫會依治療狀況而協調,減低風險。麻醉師全程以儀器監測病人的心跳、血壓、呼吸、血氧濃度等,作出精準的評估及即時的照護,保障病人的生理狀況,降低突發狀況發生。手術後,則停止向靜脈注射麻醉藥,在病人醒來後評估其生理狀況,恢復情況達到標準才許可病人離開。靜脈麻醉比單純氣體麻醉更深層,效果亦較快及穩定,卻較全身麻醉輕微,惟需要慎重監察病人的生理狀況以控制藥物份量。此方法除適用於小孩的口腔治療外,也適用於較複雜的成人治療,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

全身麻醉則是讓病人在手術時失去知覺和感覺,過程中需要插管,由醫生控制呼吸。於大型手術,如頰骨手術、面頰重整等,全身麻醉可減少長時間手術所引致的不適。但要注意,全身麻醉需要使用多種藥物,如麻醉氣體、麻醉藥、肌肉鬆弛劑及止痛藥,伴隨更高的手術風險。所以,醫生皆需要清楚了解病人狀況,從而決定採用哪種麻醉方法。
am730 2020-03-05
-陳思昕醫生
選文:Anna 編審:星Sir
醫護研習組
相關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醫護資訊,
只作一般性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醫生會面診斷之效果。
如有身體不適請即求診,切勿延誤治療。
若資料有所漏誤,本網及相關資料提供者恕不負責。

Copyright©2023 www.seeclinic.hk
All rights reserved